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479|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乱画褶子与建筑

[复制链接]
1m
发表于 2009-12-18 18: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褶子理论对于重复或渐变的单元表皮,是一种可以自足的解析框架。你的图解中红色的部分,已经足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衍生体系了,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加入无缝一体化的理论在里头,勉强拉在一起,会很牵强。褶子的解和褶的动态过程,已经完全可以撑起一篇30000万字的论文了。
2m
发表于 2009-12-18 19: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勒兹的东西,本来就很难懂,有很多模糊的概念。当年我看他的《电影2》,就看得晕头转向。 建筑自身的理论体系,从建筑十书开始,基本就是技术性的,哲学性是很薄弱的,最多一个‘神授’而已。 20世纪以后,大量得引入其他领域的理论作为弥补,其实本来就存在很多牵强的东西。所以说实话,我怀疑徐卫国自己也没有真正搞懂褶子到底是什么,它的外延包含哪些现象。他们需要的,其实只是一个能够去“解释”单元重复和弹性结构的理论,以使这种本来具有“技术性和形式性”的现象,产生足够的“合理性”。 从西方建筑的传统上看,“形式”本身其实就具有自我诠释的意义,不需要引用外来的理论去完善,“形式”已经决定了“形式”存在的意义,说句糙话,就是“好看还不够啊。” 当然为了写论文,这种糙话是不能讲的。所以我觉得,尽量把自己比较明晰的结构写清楚就可以,自己怀疑的,可能本来就是存在问题的,硬要说明白,那就是胡扯了。
3m
发表于 2009-12-20 20: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现在时髦的“连续表面”“结构即表皮”“地形建筑”压根就是伪命题。无论你在概念阶段多么纯粹,一旦落实到现场甚至只是施工图阶段,一切美好的幻象都会被消解掉。在当前人类的建造技术--建造材料的限制下,大尺度的建筑只能用片段式来拼凑而成----除非未来有足够的大的机械,能够将建筑一次注塑成型。 况且还有万有引力呢?可笑的是无论外观多么自然,而楼板只能是水平的。 鸟巢的结构即表皮,别忘了鸟巢顶上还覆盖着一层etfe膜呢,这个是什么?表皮?或表皮的表皮? 同时,所谓“动态的建筑”“实时的建筑”之类都是基本都是一些伪命题,是一些产生于媒体时代的虚幻概念,建筑的固态性已经决定了它无法对环境因子所代表的“参数”产生即时的响应,也就是无论你在设计阶段多么动态,一旦定案,它就凝固,再无法动态,即时有,也只是局部的有限的对环境的响应——比如德国的那个银行,表皮由一套复杂系统控制,以回应光线的变化——这实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和“动态建筑”们所宣扬的理念不属于一个层级之中。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动态建筑”们认为现代城市的特征就是高速的变化性或所谓游牧状态,而另一方面,却试图用已经凝固的建筑去应对这种变化,无论这种建筑看起来是多么的动态,然而这种的动态,却只是时间轴上的一帧,瞬间的永恒和永恒的变化,已经产生了无法调解的对立。 所以我觉得参数化,目前有意义的,是在环保建筑上体现,比如产生对日光、风等自然因子的响应,这在技术层面上可以达到的,而且具有现实意义。问题是,这种响应是表现在维护构造的革新上更合理呢还是通过对建筑本身产生扭曲变化更合理?目前没有看到任何所谓“流体建筑”“非线性建筑”在节能上的科学翔实的报告。 我赞赏盖里的立场,他从来不去宣扬所谓参数化,即使他用最参数化的dp去建他的房子,他的建筑依然不是参数化的,他也不去宣扬他的建筑对场地做出了怎样的动态回应。他就是要去盖一个别样的建筑,用最先进的技术——这就足够了。
4m
发表于 2009-12-20 20: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ldstory 于 2009-12-20 20:42 编辑 我认为,现在国内的高校一窝蜂式得搞参数化建筑,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在很多人实际上没有搞懂参数化是什么的情况下,参数化就是伪科学。 参数化对于建筑的意义,我认为还不及前两年流行,但现在已经不时髦的“建构”概念。建构概念比参数化更触及建筑的核心。 不过在“话题的时代”,谁知道5年之后,会有什么新的理念来代替“参数化”和“非线性”呢? 学生们对建筑的本质了解不深,什么时髦,就往哪里扎堆,最后只能成为跟风的灰尘,却无根可落。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城市可以出现10栋zaha的房子,但如果出现100栋,那是什么样的景象。
5m
发表于 2009-12-20 22: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ldstory 于 2009-12-20 22:19 编辑 呵呵,参数化现在在中国就好象皇帝的新衣,这个皇帝倒不是没穿衣服,而是穿了一件很华美绚烂的衣服,流线型的还,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华丽的衣服下丑陋的小鸡鸡。
6m
发表于 2009-12-20 22: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old哥,你说得有道理。 我认为“动态”只是“关联”的附带特性,但“动态”是“关联”的最强烈的表达,强调“动态”,其实是在用易懂的现象来让我们重视其背后的本质——“关联”。所以,并不能说它是个伪命题,我们 ... yanhui314 发表于 2009-12-20 22:09
问题就出在“关联”,这几乎就是“伪科学”的起源。因为关联的要素就是在变化,你和什么关联,因为你的变量最终需要赋值而变成一个常量。如果关联的要素是可疑的,那么你所有的“程式”及“结果”都是可疑的。 和日光,风向的关联,目前看起来是唯一可靠的东西,因为在特定的地点,这些因素总是呈现出循环的规律性,这是可以把握的。 而其他的因素,几乎都是需要后期校正的,也就是后期再人工的”找型“。这就会背离关联的初衷——一旦人工干预了,关联还是关联吗?参数还是参数吗? 所以,不要找理由,我们需要的,就是用参数化软件,算出一个很酷的造型而已。
7m
发表于 2009-12-21 1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们好像讨论的不是一个问题。我质疑的不是“关联”这个设计方法的本身,而是这个设计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实践的现状。 第一,“关联”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一个建筑的形式生成,都基于“关联”之上,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单纯化了,因为有很多因素是无法关联的——尤其算法软件,需要的是将这些因素变成数字进行输入,但是往往很多因子,是无法折算成数字的,这必然就出现了人工的干预和选择,而人工干预和选择,却又背离了算法的初衷,这就形成了悖论,即使在哲学上,也是无法解释的。 第二,趋势化的问题。趋势表述的实际上是一种对可能性的表述。对趋势的研究,在方案阶段是有意义的,也无可否认。但是同样,真实建成环境中的趋势却并非单一,实际在不停得变化,又回到我以前说过的看法,我们现在不能用凝固的趋势去应对变化的趋势,即使我们在初始阶段似乎选择了最正确的趋势方向,但是许多状况,是我们在设计阶段和实验室里无法模拟的。尤其是城市设计这样尺度的对象,更无法用简单的方法来预测。我看了徐丰他们做的流体城市,说实话,看起来很酷,但到最后,我看到只是一堆呈流线型的建筑和流线型的天际线,我不认为这样就会使城市的交通问题得以解决和城市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 参数化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关联,我认为目前它的意义在于解决以往用“人脑”和“cad"所无法承担的复杂计算工作。这确实会提高效率,并成为一种产生“新的形式”的工具。仅此而已。

小黑屋|手机版|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 浙ICP备2020044100号-2 )    辽公网安备21021102000973号

GMT+8, 2024-5-16 05:09 , Processed in 0.2143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