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eraphserap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人作品] 高层~刚刚评完图被喷了~

[复制链接]
29m
发表于 2010-1-7 21:43:53 |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其形式逻辑的丫
28m
发表于 2010-1-7 20:57: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管理员。 在参数化设计这方面,NCF团队和这里的很多支柱会员都是我的老师, 我是要向你们学习的。 希望我们能结合各自的优势,共同交流,学习促进。 态度决定一切。
27m
发表于 2010-1-7 20:12:21 | 只看该作者
很赞同Line大哥的观点,一直以来也非常关心建筑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也许自己也在一直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诠释自己的设计,但终究总觉得有那么一点遗憾。可能也是因为这点我只能不断的反问自己,重新去定位建筑,去定位设计,不断的给自己新的机会。也许有一天真的走在社会的浪潮中时,仍然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但没办法,我估计可能我们大家还是会希望找到什么,可能是设计者的内心需要的一个答案,一直寻找,也不会放弃什么~呵呵,向Line大哥学习!
26m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9:05:44 | 只看该作者
厄。。是滴。。ls正解- -半学期单人四张啊。TOT我们也不容易~
25m
发表于 2010-1-7 18:36:17 | 只看该作者
难道楼主是天大的??图好像少了些
24m
发表于 2010-1-7 17:55:58 | 只看该作者
工作了几年了。经历了市场的高潮与低潮,目前正在谷底挣扎。 现实虽与理想有差距,但是并非无可救药。 看看大家“涌现”出的激情,就觉的美好的事物真美好,呵呵。 截几张分析图看看呗,也方便大家继续品评你的图,这对你也是帮助很大的。 其实这就是网络的魅力,过滤掉许多顾虑,更直接。
23m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7:46:0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 -line~是工作了还是继续在上学啊? 我感觉你的思想很成熟但又不同于我们的老师。。(不是指导我的那个)那么单调~ 我们学校评图的时候不会管你怎么想的。。技术性图纸拿来,就可以了。。哎~ 跟你交流很有意思~
22m
发表于 2010-1-7 17: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21楼: “有利于自身的又融入周边的形态存在”,其实绝大多数建筑师都是这么做的。 不管设计者手中是鼠标还是绘图笔,他们的心中,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情愫。 曾经在论坛上道听途说:(大致意思如下) 安德鲁回击那些质疑大剧院造型的人说:我就是要在这个特殊场所地点抛弃历史,开创新的篇章…… 对于国家大剧院来说,这样的观点确实是建筑师的悲哀,人性的悲哀。 所以你能够以“融入”的出发点来做设计,值得赞赏。 很希望能看看你的图纸中除透视图以外的分析图,顶帖里的字太小,看不清楚,许多意图无法体会。 我认为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不管如何,逻辑、形体……都是为建筑的结果服务的, 有好的出发点,才能做出好的建筑。
21m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7:04:18 | 只看该作者
恩,自组织这个问题~是这个样子的,我想应该是选择一种有利于自身的又融入周边的形态存在。更多的可能偏向“协同学”,这个和依附其实差不多的。不知道我这么说能行么? 13# Line
20m
发表于 2010-1-7 16:58:1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提出这种纯粹逻辑的能力确实远比写脚本的能力要重要 但是这个逻辑最后落脚到什么深度上也很要考虑~~ 过于抽象,很难说清楚, 有时甚至发现这个极端抽象笼统的概念其实是一个已存在的不争事实, 过于深入实际,基于目前的能力和阅历,又会做出觉得有很多忽悠和力度不够的作品。。。 我个人目前感受到的问题~~ 呵呵
19m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6:53:49 | 只看该作者
也不是一笔一笔画成这样的。。我rhino的文件存了十几个。。是一步步变到这个样子的。。 17# 粉碎者
18m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6:52:54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作业其实本质上既不是参数化也不是数字化,但是确实用到了一些相关的工具,本质上还是传统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是说不可以,但前提是你要有很强的形态感觉,能让老师觉得没话说,那样也很好,现在很显然已经 ... ssysdtc 发表于 2010-1-7 15:59
怎么说呢~这个帖子咱们可以开展一次大范围的讨论了。 首先来说这个不是传统的设计方法,我想传统的设计方法应该是我们学院的强项的。。。 耳闻目染这么久了我还是能分辨什么样的设计方法是传统的。。 这个设计的逻辑就不是围绕功能这个问题展开的。 形体是有其逻辑过程的,也不是什么刻意的造型形成的。。
17m
发表于 2010-1-7 16:26:56 | 只看该作者
{:3_57:}哈 楼主的模是一笔笔画的呀 很强大 另外我觉得LINE说的很在理
16m
发表于 2010-1-7 15:59:49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作业其实本质上既不是参数化也不是数字化,但是确实用到了一些相关的工具,本质上还是传统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是说不可以,但前提是你要有很强的形态感觉,能让老师觉得没话说,那样也很好,现在很显然已经失控了,遑论功能上的问题
15m
发表于 2010-1-7 15:40:25 | 只看该作者
“更多的只是一种逻辑的存在。” ——点题了。 我也认为是这样。这些日子眼球不断的被有冲击力的图片轰炸着,围剿着,追捧着。 新事物的诞生本身就意味着新思想的破茧而出,只不过在商品社会的今天,很多概念被曲解了。 很多时候,我有这样的错觉: 设计的本质也像是被包装过的选秀节目一样,成了一种“包装”的产业。 这种包装对于从业者来说也许意味着带来更多的利益; 这种包装对于学生们来说也许意味着更符合趋势或者更符合个性的宣泄平台; 这种包装在国内设计业基本还处于‘忽悠’阶段,是为了实现利益从而替代以前CAD/MAX的新工具。 国外的设计同行走在我们的前面,开始探索实用的领域, 也希望我们的设计者们不要被眼前的诱惑所左右,坚持做个好设计,坚持对社会做贡献。

评分

参与人数 1强度 +10 照度 +40 收起 理由
粉碎者 + 1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14m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5:21:23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当我看过这么多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并不是每个先锋的酷炫的后面都会跟着一个思维缜密的脚本~ 更多的只是一种逻辑的存在。
13m
发表于 2010-1-7 15:02:25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兴趣想听听楼主对“自组织”的解释。 建筑一但建成,就一直呆在那里了,不会像变形金刚那样随时变形状(动画片语,汗……), 那么,你的“自组织”状态就是反映了某一时段的建筑‘自适应’(适应环境、人们活动……)的形态。 然后让这一形态成为之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纪念碑存在么? 感觉你说的‘依附’,是更希望这个设计是个改扩建工程? 听了你的想法,觉得很有意思,特有此一问。
12m
发表于 2010-1-7 14:44:38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方案的细部不用参数建模的东西建感觉意义不大了,cad图还不如分析图。
11m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4:29:1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cad啊- -是挺杯具的。。不过要淡定~
10m
发表于 2010-1-7 14:07:58 | 只看该作者
lz杯具了 图很概念 图面详细程度有必要深入点么

小黑屋|手机版|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 浙ICP备2020044100号-2 )    辽公网安备21021102000973号

GMT+8, 2024-6-12 02:43 , Processed in 0.06696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