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标题: TJ青浦动迁住宅设计之组团内自适应 [打印本页]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3 22:12
标题: TJ青浦动迁住宅设计之组团内自适应
首先谈点自己的期许,gh推动了数字化的大规模发展,很多人沉迷于造皮运动并乐此不疲,个人觉得造造皮学学操作技术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建筑同仁们是否该更多地倾注于建筑问题的解决呢?程序师在论坛上谈着纯技术的操作,传统教师们在学校讲授着大批的建筑问题,作为我们,是否应该是两个角色的纽带和合体,用掌握的技术来更多地探讨建筑的困惑呢? 言归正传,跟着syl老大做了两个数字化后,回归了传统的方法,其实我觉得在传统的院校跟着传统的高手学设计是比较实惠的路子,所以一开始我并不愿意过多数字化,然而在yd老师的极力敦促下,还是整了个东西,目前处于组团内大体量生成阶段,建筑面积,容积率以及进深的限定都是下来的工作。 由于时间极其短(半天时间),所以我做的生成规则很简单,根据日照间距和消防间距以及边界条件,由内部四个控制点生成建筑体量,角度是日照角度和青浦民居屋脊线和河道关系的综合后的阈值随机。值得一提的是体量是有模数限制的,就是前期户型调研后获得的户型提取出的模数,因此,如果周边环境和间距等等冲突的话该体量就会长不出来,没太大技术含量,各位大佬多多包涵。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3 22:13
貌似比shaper3d容量大些哦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3 22:14
大家多多指教,多多建议
作者: 没碗    时间: 2010-10-3 23:58
似乎很强大~
作者: rwdenj    时间: 2010-10-4 00:04
仅仅根据日照不用这个也行吧 似乎现在条件还是太少 能不恩能够把视线或者其他的风之类的因素都加进去呢?这样我觉得使用参数化可能会更有意义
作者: archizool    时间: 2010-10-4 00:11
支持楼主的尝试,草图也画得蛮帅的。。。 "前期户型调研后获得的户型提取出的模数"是指图片3左边的一堆图么?为什么生成的方案平面又都是规则矩形? 我觉得楼主仅仅将日照、消防作为边际条件处理的有点太简单了,应该从功能需求出发在做点深入研究…… 建议把地形分区处理,每区的方案限制在正交体系之内,这样方案深入比较容易处理
作者: claudemit    时间: 2010-10-4 02:30
感觉模拟3是在用现有的平面做叠加,这是伪随机的部分么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09:16
5# rwdenj 日照是部分影响因素,还有新江南村落的成角关系,而且这个是正向的,方便进一步深化的自由调整。视线或者可视度的话,前期的意向图有不少考虑,如果要相对精确的话是后续的工作,这个是一草。通风的话暂时没纳入,嗬嗬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09:22
6# archizool 多谢支持。。那个模数的图是这样的:先把我们搜集的六种户型的资料转化为dwg,然后叠加网格寻找合适的模数,后面规则的矩形是魔术整数倍发展的,这样便于后续将6种户型与之匹配。角度的话是想在江南水乡民居成角和日照的阈值里随机偏转,之后调整筛选出符合自己意愿的组团内部模式。由于时间限制,目前只做了建筑间距和边界的关系,非常感谢建议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09:23
6# archizool ps:草图是我强大的队友画的,我的手绘不行唉。。。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09:25
7# claudemit 是的,是我们前期的户型调研的dwg化,伪随机是指一定范围内的随机,这里主要说住宅楼控制点和偏转角度,嗬嗬
作者: musofan    时间: 2010-10-4 10: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11:06
12# musofan 石永良,推荐今年6月建筑学报最后关于数字化的文章。。不方便的我我传电子版哦qq421831072。日照是天正顺手做了个,没啥价值,呵呵
作者: architc    时间: 2010-10-4 11:14
相对于刚刚回复的那个斑竹帖子,倒是这位更像是在介绍方案。。。
作者: LLchen    时间: 2010-10-4 12:20
期待建筑设计更深的探讨
作者: arcfuzi    时间: 2010-10-4 13:35
仅仅根据日照不用这个也行吧 似乎现在条件还是太少 能不恩能够把视线或者其他的风之类的因素都加进去呢?这样我觉得使用参数化可能会更有意义 rwdenj 发表于 2010-10-4 00:04
好观点,就是要完全把ecotect完全连通起来吗?这要怎么写啊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15:30
15# LLchen 非常感谢支持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15:35
16# lawlignt 对的唉,视线很多人考虑,可是仔细一想并不是想的那么回事,嗬嗬,所以不能量化的就由景观意向出发了,发张我们的基地图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15:36
17# arcfuzi 16楼说的比较中肯,至于gh中嵌入eco的东西,有不少人做了,朋友可以搜索下
作者: hzc123    时间: 2010-10-4 18:52
支持下学规划的。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20:45
21# hzc123 我建筑学。。。大四做小区。。
作者: archizool    时间: 2010-10-4 23:16
6# archizool 多谢支持。。那个模数的图是这样的:先把我们搜集的六种户型的资料转化为dwg,然后叠加网格寻找合适的模数,后面规则的矩形是魔术整数倍发展的,这样便于后续将6种户型与之匹配。角度的话是想在江南 ... bryson 发表于 2010-10-4 09:22
这样确定建筑间距和边界很有参数化的感觉,呵呵,在你们学校里一定也算很特别的吧 但问题是你的定位点怎么确定?确定了之后又怎么评价生成的各个方案的好坏?这个让我很困惑,还请解答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4 23:56
23# archizool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其实用“数字化”是比较准确的,毕竟参数后面的运算法则比较关键,这也是前端时间数字化年会我们TJ这边极力阐述的东西,所以年会的主题是无处不在的计算,而不是参数。。。边界是景观意向给到的(第一张图可见总体策略),定位点是后面队友根据各个不同组团的对内对外关系已经道路的可能组织形式修正的。。。其实现在带我的老师并不是专攻数字化的,只是传统小区做多了想让我一起探索点新东西,前面用gh对民居机理啥的提取就费了好大劲,不知从哪些地方入手,这个问题后面可能会专发个帖。。。多谢建议哦
作者: 董羽天    时间: 2010-10-5 10:35
{:3_52:}赞一个
作者: ssysdtc    时间: 2010-10-5 12:27
民居机理的提取这块似乎是yd和yst比较喜欢搞的东西么,我们不是和syl讨论过的么,首先这种提取出来的机理或者参数只是一个表象的东西,真正决定它的是当时当地的社会自然人文等因素,这些因素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下都是大不相同的,把这个表象化的参数用来指导现在的设计,似乎不妥;再之如果我们如果能通过一定的转换,将旧环境下的数据转化为新数据下的环境,那也是行得通的,但是正如之前所说的,这一整套形成机制是较为复杂的,并不是靠简单的数值变换就能得到的,所以我们通过实践早就否决了他们这种简单的提取数据,指导新实践的数字化道路嘛。  
作者: ssysdtc    时间: 2010-10-5 12:34
本帖最后由 ssysdtc 于 2010-10-5 12:44 编辑 这也正是为什么,syl让我们把问题充分离散化,离散离散再离散,把原本很难数字化的问题最终转化为可以数字化的问题,并进而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的形成机制,而不是最终表象,拿这个本质的机制,来指导新的实践。不过遇到yd那么强势的老师,也没办法啊。。。苦了你了。。。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5 15:02
27# ssysdtc 那个角度很ws的,其实这儿没用到,上次碰到syl也问他,他笑了笑也说人文啥的没法做只能搞些几何的东西。这个主要按照建筑之间的日照间距,还有户型的小模数搞的,和机理没啥关系{:3_49:} ,他逼着搞也只能这么做。。。而且只能辅助性地给yst,就做成这样了。。。
作者: bryson    时间: 2010-10-5 15:03
25# 董羽天 多谢斑竹提携。。。
作者: ssysdtc    时间: 2010-10-5 22:32
难怪,一看就是yst搞的,just逼的~~{:3_53:} 28# bryson
作者: archizool    时间: 2010-10-6 19:40
24# bryson 的确,数字化的难处在于将“可述的要求”转化为“可见的形式”,期待你们的下一步啊
作者: dwegzbn    时间: 2010-11-2 10:58
多谢,学习啦
作者: 247431768    时间: 2010-11-18 19:19
{:3_62:}不明白 哈哈,学习学习
作者: enzo    时间: 2010-12-25 19:53
gh推动了数字化的大规模发展,很多人沉迷于造皮运动并乐此不疲,个人觉得造造皮学学操作技术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建筑同仁们是否该更多地倾注于建筑问题的解决呢?bryson 发表于 2010-10-3 22:12
这个写的很好啊。造皮运动真是搞得有点过了。而且都貌似有点肤浅。。。
作者: 沈高    时间: 2011-4-10 14:15
用gh做建筑技术分析是个很好的尝试
作者: rainwitch    时间: 2011-5-10 22:01
在这里居然见到y大师和s大师真是倍感亲切啊
作者: baroque2011    时间: 2011-5-12 18:13
真正的参数化,厉害
作者: 月光轨迹    时间: 2011-5-13 17:55
ym?啊终于见到认识的人了
作者: redspread    时间: 2011-5-22 23:32
去年是打算写一个小区规划自适应的ghx的,一直拖着就给忘了,时隔半年才看到lz的贴,要当时看到会有多大的冲击啊。。。。 唉,现在已经到了不做居住类建筑的地步了
作者: 340019499    时间: 2011-5-24 12:02
时髦啊 真是赶时髦的设计啊
作者: yndlzzx    时间: 2011-5-24 20:34
哈哈~还是挺有意思的~
作者: jozzson    时间: 2011-5-25 13:59
加入多种因素,控制形态,nb
作者: 牛屎超人    时间: 2011-5-25 20:22
学习了。~~~~
作者: ping88    时间: 2011-5-26 02:29
学习了。~~~~




欢迎光临 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http://www.ncf-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